防水層——為了防止雨水進入屋面,地下水滲入墻體、地下室及地下構筑物,室內用水滲入樓面及墻面等而設的材料層。
防潮層——為了防止地面以下土壤中的水分進入磚墻而設置的材料層。
滲漏——建筑物的屋面、地面、墻面及管線外表面,在水壓作用下若出現水滴或水流稱為漏水;若只出現潤濕稱為滲水。漏水和滲水現象統稱為滲漏。
女兒墻——房屋外墻高出屋面的短墻。
壓頂——露天的墻頂上用磚、瓦、石料、混凝土、鋼筋混凝土、鍍鋅鐵皮等筑成的覆著蓋層。
檐溝——屋面檐口排水溝。
天溝——屋面上的排水溝。
一道防水設防——具有單獨防水能力的一個防水層次。
滿粘法——鋪貼防水卷材時,卷材與基層采用全部粘結的施工方法。
空鋪法——鋪貼防水卷材時,卷材與基層僅在四周一定寬度內粘結,其余部分不粘結的施工方法。
條粘法——鋪貼防水卷材時,卷材與基層采用條狀粘結的施工方法。每幅卷材與基層粘結面不少于兩條,每條寬度不小于150mm。
點粘法——鋪貼防水卷材時,卷材或打孔卷材與基層采用點狀粘結的施工方法。每平方米粘結不少于5個點,每點面積為100mm*100mm。
熱熔法——采用火焰加熱器熔化型防水卷材底層的熱熔膠進行粘結的施工方法。
冷粘法——采用膠粘劑或冷瑪蹄脂進行卷材與基層、卷材與卷材的粘結,而不需要加熱施工的方法。
自粘法——采用帶有自粘膠的防水卷材,不用熱施工,也不需要涂膠結材料,而進行粘結的施工方法。
熱風焊接法——采用熱空氣焊接進行防水卷材搭接粘合的施工方法。
接縫位移——在屋面系統中,因溫度、外力引起接縫間隙的變化。
背襯材料——為控制密封材料的嵌填深度,防止密封材料和接縫底部與密封材料中間設置可變形的材料。
塊體剛性防水層——以摻入防水劑的防水水泥砂漿為底層防水層,中間鋪砌粘土磚等塊材,再用防水水泥砂漿灌縫并抹防水面層。
架空隔熱屋面——用燒結粘土或混凝土制成的薄型制品,覆蓋在屋面防水層上并架設一定高度的空間,利用空氣流動加快散熱,起到隔熱作用的屋面。
蓄水屋面——在屋面防水層上蓄一定高度的水,起到隔熱作用的屋面。
種植屋面——在屋面防水層上覆土或鋪設鋸末、蛭石等松散材料,并種植植物,起到隔熱作用的屋面。
泛水——屋面與突出屋面結構連接處的防水構件或構造,說白了就是用防水材料把墻角包住。
分格縫——為了減少裂縫,在屋面找平層、剛性防水層、剛性保護層上預先留設的縫,剛性保護層僅在表面上作成V形槽,稱為表面分格縫。
變形縫——將建筑物用垂直的縫分為幾個單獨部分,使各部分能獨立變形。這種垂直分開的縫稱為變形縫。
施工縫——混凝土施工不能連續作業時,留置的臨時間斷處稱為施工縫。
止水帶——地下防水工程受水壓作用時,在混凝土結構中與變形縫垂直的方向設置的橡膠、塑料或金屬帶,叫止水帶。
孔洞——混凝土結構內有空腔,局部沒有混凝土或蜂窩特別大。
麻面——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漿、粗糙或有許多小凹坑,但無露筋現象。